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生活


漫谈童安格

网友Omni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10日 13:09 新浪生活

  收集MP3比收藏CD有一个经济因素以外的优势:任何一张CD上的歌曲都有固定的次序,就算你有一个可以放入 多张碟片的CD机,也无法将其中你特别喜欢的单曲随心所欲地播放。MP3播放软件的随意列表功能则使我可以根据某一时 刻的心情选择一个播放次序,对童安格14张专辑中的百余首歌曲尤其需要设立一些合理的播放列表来充分欣赏他那行云流水 般的音乐个性。近半年来设立的列表动态性很强,但也筛选出了几个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播放顺序。每当从战场般的实验室回到 家中,疲惫之意袭来,这时最好的休息就是带上耳机,打开上面这个播放列表小睡片刻,等10余首歌放完顿时有神清气爽的 感觉。:-)在此借用该列表来点评不太为人所知的童安格作品。

  1. 情拥:这首歌放在开头是我尝试了各种次序后发现的最佳选择,它充分体现出作曲和建筑的相通之处(有人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乐曲的每一个音符就像房子的每一块砖,童安格的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座天然浑成的建筑,没 有一块砖是多余的。短短的一首歌中既有“怎堪时空交错,命运的作弄”的低吟浅唱,又有“谁能了结隔世情仇”的昂首问天 ,交织成一幅“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般潇洒自如的画面。最后歌曲在高潮中飘然而止,收与放的拿捏之准令人佩服。

  2. 今天的我:这是我在大学二年级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比之我经常唱的同一专辑的标题曲<梦开始的地方>似乎 更让我中意。多年以后的今天重温此歌,依然有与欣赏围棋界泰斗吴清源的白布局相似的感觉:轻快宛转,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童安格高音的亮丽纯净简直可以切金断玉,听了有一种说不出的酣畅淋漓。从“今天的我,有几分落寞,该何去何从?”的 心情,过渡到“街头的雨,窗外的风,不在乎如何掠过”的环境,再意识到“今天的我,心中拥有,原来比别人还多”,真可 谓“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3. 把爱放在心里:轻快流动听过之后,不妨用“沧桑感” 来增加一点重量。95年的童安格在演完<秦俑>中 蒙天放这一角色之后开始向“成熟男人”方向发展。在标志着转型成功的<听海的歌>专辑中,我最欣赏这首<把爱放在心里> 。歌词很平淡,有几许淡淡的忧伤,但唱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去年回国游玩至嵊泗,没想到小地方的卡拉OK厅居然有这首歌 ,演唱时连当中的过门合声也自己配,最后“飞得更遥远”更是“想多远就多远”:),音乐的自由度之大也体现了童安格后 期创作功力的老到。

  4. 生命过客:童安格很少唱完全由他人创作的歌曲,这是他1990年应邀为新加坡电视连续剧<出人头地>配 唱的主题歌。该剧和经典制作<调色板>的差距是天地之别,所以根本不值一看,唯一有价值的就是童安格的这首歌。(就像 当年Phil Collins的"Against All Odds"为同名电影拿下唯一的奥斯卡奖。) 此歌的作曲 不错,但歌词实在就是北京话俗称的“大水词儿”,所以必须通过副歌的曲调多变来提高水准。结果是其高音的要求令一般的 歌手望而却步,终于给了童安格展示实力的机会。如果说<让生命等候>的副歌像我这样的业余水平加把劲尚能应付,那么此 歌的结尾绝无“以假乱真”的可能。我也不知整个流行歌坛除了刘欢、张雨生和新秀满文军之外,有几个男歌手能把最高音的 “才知道成功的意义”唱下来?

  5. 往事如烟:A型血的童安格似乎是有“怀旧情结”的,正如他在解释“搬家次数越多越不想再搬”时说道:“ 因为东西多了,空间小了;回忆多了,就更难割舍了!” <往事如烟>没能成为<爱与哀愁>专辑的主打实在是宝丽金的一 个重大失误。刘虞瑞的歌词足以在怀旧类歌曲中卓越群伦:“我看着你依然没改变的容颜,隐约多了一点沧桑,在你眉间点燃 我的思念”,“点燃”二字颇具神韵。“或许时间拉长了空间,两个人渐行渐远”真是绝妙之笔,“深情哪堪缘浅...一生 相思, 还不如擦身不见”更是伤感到了极致。词曲唱浑然一体的佳作却由于唱片公司的失误使我至今只能通过清唱来过把瘾 。:-)

  6. 尘埃:这首仅收在<花瓣雨>海外版的歌曲幸亏有了互联网才使我没有错过,充分体现了童安格的唯美主义风 格。我觉得将此歌献给自己心爱的女孩会很有表现力。:) “我的心象尘埃,飞在一个善变的年代。就算我被伤害,宁愿给 你永无悔的爱”,执着的感情不因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而有丝毫改变,童安格的词曲可谓朴实无华。而殷文琦(<吻别>的曲 作者)和薛忠铭的编曲却极尽华丽之能事,配器花样叠出,倒真像“纷飞彩蝶”。收尾处将近40多秒钟的钢琴和箫的协奏颇 有画龙点睛之效。

  7. 钻与石:在童安格参与的为数不多的男女声对唱中,只有这首<钻与石>不会被人遗忘。而金素梅这个名字之 所以还会被我们偶然提及,实在得归功于她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表哥谱出了如此动听的旋律。可惜金素梅的女声实在毫无个 性、乏善可陈,而童安格一开口其华丽的声线就令人叫绝,于是在合声部出现了男声主唱高音、女声主唱低音这一极为罕见的 格局。好在表兄妹两人的配合不错,弥补了演唱功力上的较大差距,为歌迷们留下了一首男女声合唱的经典。1990年童安 格的创作力实在是如日中天,先后完成了<梦开始的地方>和<花瓣雨>两张优秀个人专辑的所有作曲和部分歌词,并以首席 作曲和歌手的双重身份参与了宝丽金二十周年纪念专辑<永远的朋友>,同时还忙里偷闲为新加坡连续剧<出人头地>录了三 首歌并以<真爱是谁>专辑进军东南亚市场。一时间上海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出现了<梦开始的地方>、<永远的朋友>和<生 命过客>轮流坐庄,童安格一山高耸不见顶的局面。

  8. 飞雪/别离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专辑使我首次接触了童安格的音乐,光在大学头两年就不知将那盘翻录 的磁带听了多少遍。当时我就预言这将是张不朽的唱片,而且童安格本人也将无法超越。抛开最叫座的四首歌不谈,我极其欣 赏<飞雪>中强烈的个人情绪渲泄和<别离歌>将离愁处理得优雅而又舒缓,分别代表了浓与淡的极至。这又是音乐与书画的 相通之处,<飞雪>多用重笔泼墨来体现雄浑刚烈的呐喊,而<别离歌>则以轻描淡写来刻划柔肠百转的惆怅。两种截然对应 的风格能在同一张专辑完美地共存实在令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9. 诀别:离愁的极端就是诀别,林觉民的<与妻书>在国内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似乎一直是个不可忽略的发光点。 童安格以此不朽情书为题材的创作令我初听就觉荡气回肠,他把真假声唱法推到了一个唯美主义的全新高度,足以令以林志炫 为代表的“炫技派歌手”望尘莫及。林觉民洋洋千言所表达的情感被童安格以高度浓缩的数十字演绎得淋漓尽致:“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感觉到比当年读<与妻书>更强 的震撼力。当然童安格也不是没有缺点,他在处理那段念白时就不够细腻,“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中的“矣”读成了“也 ”,而“吾”字念成阳平而不是上声也令我觉得不舒服(也许这是台湾读法?)。

  10. 矛盾的比喻:童安格发表于1985年的首张个人专辑<想你>从未在大陆发行,尽管心里对其的期望值并 不高,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没听过的童安格早期作品对我来说始终是个悬念。再次感谢互联网,让我看到了该专辑的“出 土”,了结了心中的这个悬念。除去<想你>、<婷娜>和<谁能预言>三首早先已经听过的佳作外,就属这首<矛盾的比喻> 优美动听,虽不能和<别离歌>相提并论,但唯美主义的萌芽已经崭露。缺点是当中的女声伴唱效果不佳,远不如<一生中的 第一>结尾处的女声那么有表现力。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想你>专辑是唯一的一张词曲全由童安格自己一手包办的唱片,能 有如此不错的表现实属不易。

  11. 奥斯汀的诡计: 而童安格的第二张专辑<女人>就表现很一般,主要是和上一张唱片时间间隔太短,使得 其中大多数歌都不值一听。除了<女人>和<矿汉>不错外,我最欣赏这首用童话色彩来勾勒的<奥斯汀的诡计>,不失为童 安格早期风格的典型代表。整首歌的音乐元素极其丰富(甚至有些过于多变了,我不喜欢其中那一串“奥斯汀”的快节奏背景 合声),以一分多钟飘忽的旋律和悠扬的钟声拉开故事的序幕,随后舒缓的节奏衬着童安格柔美的声线,就像一条静静流趟的 小河,给人以一种不见波澜的恬静安祥之美。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