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曹禺为何“肚里空”?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19日 09:46 羊城晚报
曹禺先生没有因为《雷雨》等剧的成功而飘然于文坛,却由于老而无成,痛自
忏悔:“一个作者到了老年,回顾一下,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狭窄,窄呀!道路狭窄,这是
痛苦的,很痛苦的。因此,我自己正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就感觉到生活贫乏,自己真正感到
的东西、需要的资料没有多少,就悔恨,就难过。中国有句话,‘江郎才尽’,我不说‘才
尽’,我有没有才,真是个问题。一拿起笔来写现在,就感觉到自己空空,肚子里空空,一
无所有,不像从前那时候,拿起笔来顺溜极了。”这是他为“中国文化名人声音资料”所做
的自传性谈话。先生是真诚的,我为他这种坦荡的自我剖析所感动,他不像某些人,写不出
来,却抱着我从前“阔过”的心态招摇过市,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也不屑做阿Q的。
先生晚年其实颇有雄心。他听从“老友”巴金的建议,续写早年没有完成的剧
本《桥》;他也遵从巴金的劝告,在给自己“下结论”的时候,立志“写点东西,留给后代
人看”;他向一位出版家透露自己从71岁到81岁的写作计划:“这十年,我想再赶写点
东西,剧本或其他。”
不过,雄心归雄心,曹禺先生并没有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他身体不好,多次
住院;他文债太多,疲于应付;他杂事缠身,“脾气太躁”;他想说真话,却“怕说了很是
偏激”。他常常在日记和给朋友的书信中反省自己的弱点,说自己“一向无思想,随风倒”
,“我有‘官’气,仿佛随时都在做‘官’。”他的夫人在“后记”中写道:“他真,但他
胆子小,常常害怕,不知怕些什么。”还说:“曹禺是一个太复杂的人。”我想对于知识分
子而言,曹禺先生本人,实在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