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 将新浪设为首页 | 帮助信息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
|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3日 13:20 精品购物指南 在这个图书出版销售的淡季,一本教育问题的专著--发现母亲》,却因在一月 之内再版并发行近四万册的意外成 绩而引起关注。 那么这本长达80万字的作品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且听作者--青年学者 王东华为我们分解。 “母亲危机” “简单地说,《发现母亲》揭示了母亲是如何影响一个人成长的,这对中国来说是 一个重要问题。女性的素质也就 是母亲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这个国 家未来的素质。”王东华介绍说。“在《发现母亲》中我从生理学、 社会学、教育学、 优生学、文化学等不同角度系统研究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她是怎样实施这 些影响的。整部 作品包括历史反思、原理假说和方法与途径三部分。” “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 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 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 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 国民。”美国人斯 特娜夫人的这段话正是当年促使王东华放弃新大学人》的成就、转而研究母教的激发点。 自身十年的寄 养经历而导致的与父母间难以弥补的隔膜则是他毅然放弃工作,在家潜心 研究十年最终成书的原动力。 经过十年的研究,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中疾呼: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是因为中国 自明清以来出现了每况愈下的“ 母亲危机”!中国母亲素质近七百年来日益下降。20世纪中国之病态,21世纪中国之希望,全在于出现和解决中国“母亲 危机”…… 母教成就人生命的本质 人的一生接触的人和事如此之多,母教的影响难道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在这个问题 上王东华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只有到了三岁以后,从哺育和皮 肤接触过渡到语言相连的心理接触时,母子之间的脐带才真正自然脱 落。母子‘连体’ 的头三年,母亲的作用极大。” 从母教与父教的区别角度,他接着讲:“从生物学角度说,母亲对孩子的孕育和哺 乳决定了母子亲缘有父子亲缘所 无法替代的实质。从另一方面说,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 是他一生教育中决定性的关键几年,而这几年里,往往母亲对孩子的 接触比父亲多些。 无论是肌肤之亲,还是行为、语言、意识的交流,母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将远远 超过父亲。父亲 对孩子的影响将在孩子五岁以后慢慢增加和显现。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 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他生 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 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 影响更下一代的成长……” 女性最大的社会责任乃是去做一名优秀的母亲 在《发现母亲》中,王东华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通过对“五四”女性个性解 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揭示,唤 起人们重新意识到“女性最大的社会责任乃是去做一名 优秀的母亲”,扭转现代女性为尽社会责任而忽视家庭责任,最终导 致“母亲危机”的 局面。 他谈到:“女性解放运动对于女性没有经济地位而被男人奴役的分析是对的,但是 解决方法错了。从生理学角度来 讲,女性身体是为生育准备的,要女性和男人去拼,肯 定还是拼不过男人的。传统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是因为她们生育的意 义在社会中没有得 到承认。其实合理的状态是,女性在家里生养孩子也应视为一份工作拥有收入,等孩子 大了以后,社会 应该再给女性第二份工作和收入。这不是形式上的要女性回到灶台旁, 而是女性应该认识到母亲责任的不可替代,母亲角色 的不能缺位。其实,现在南通已经 开始试行‘生育补偿制度’了。” “与其他研究儿童教育的书相比,我搞的是原理而不是题解。每一位母亲必须从原 理上懂得为母之道,才能避免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隐患。为研究这个问题,我光买下 来看的书就有近万册,并且完全用自己的头脑在思考。虽然难免有一 家之见,但都是原 创性的,相信还是有警醒世人、开启心智的作用的。” 目前,王东华正在筹备中国第一家母教研究所,并准备开展普及母教的全国巡回演 讲。本报记者李晓犁 王东华:教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 为1993年深圳(中国)优秀 文稿公开竞价首部成交著作。《发现母亲》是其积十年 孤诣推出的致力人类文化启蒙的又一教育力作。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