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
![]() |
徐 昙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27日 11:19 光明日报 艺术的触角正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8月16日-21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艺术图书博览会”上,你 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艺术图书的概念早已不再局囿于绘画、摄影、雕塑等纯艺术范围,而更多地拓展到了服装服饰、美容 美发、装帧设计、广告建筑等各个实用领域。来自英、法、美、日、意、瑞士、荷兰、俄罗斯、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的400多家出版社及内地一些出版社的各类艺术图书占据了北京展览馆的200多个展台,品种上万种。据博览会的主办者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进口中心副经理秦英芳介绍,本届博览会无论从展品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参展商数量和知名度上,都 是历届博览会中规模最大的。
不可否认,中国艺术图书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尚待挖掘。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家教育方针的调整,实施素质教育的 紧迫性,使得人们在艺术图书上的投资正在逐步加大;商业的发展,商品包装、装璜、广告、企业形象等作用的凸现,使实用 艺术类图书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发强烈,也为居室装修、美容美发、服装服饰等方面的参考书提供了广 阔的市场。所以有人说,中国艺术图书正面临发展的春天。 但关注一下艺术图书市场,仍有诸多障碍需要突破;中外书商拓展中国艺术图书市场,尚有许多误区需要逾越。 但这并不是说,传统的东西就不能推陈出新,重要的是如何开启思维,在探索新领域的同时,利用传统填补国内 出版市场的空白。全国几乎每一家美术出版社都出过有关篆刻的书,但没人想过最方便读者的是把字反过来。这也许就是天津 美术出版社引进日本版权的《反字篆刻字典》畅销的原因。时下某些出版社既无心挖掘传统的东西,又无力探索新领域,定位 模糊。荷兰时代图书公司在博览会上推销自己时明确表示,“我们的图书是广告公司和出版社美编部主任的工具,是摄影师、 插图作者和设计师进行形象设计和图形设计的参考书。”在激烈竞争的书业中找准定位,无疑是出版社立足市场的前提。 而中国的现实国情,既是中国艺术图书扩大市场的难题,也是海外书商拓展中国市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郑 重说,近年来中国进口的绝大部分艺术图书都以低价位的为主,为的是适应中国人的消费水准。曾有外国人问,“中国的人口 那么多,为什么艺术图书印得那么少?”天津美术出版社社长刘建平认为,“西方国家某些书商对中国国情估计不足,对老百 姓购买力的期望值过高,没有考虑到中国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艺术图书印制装帧的成本较高,相应的价格也高 ,这似乎正是艺术图书销售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全民文化素养尚未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艺术图书的消费群还相对有 限,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有待开拓,艺术图书进入寻常百姓家更尚需时日。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重要的是,中外出版者积极探索一种交流的渠道,以此加快信息传递,形成顺畅的信息交 流通道,了解彼此的国情和市场,从而在推广方式和推广意识上更适应各自市场的需要。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