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交通汽车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精品购物指南


99车市是平淡不是徘徊

李林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9日 09:52 精品购物指南

  

  1999年即将成为历史,有人用平淡和萧条来形容这一年的汽车市场,这种看法十分流行,也很有道理。但是 ,当我们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深入回顾这一年汽车市场的种种变化时,也能够发现一些令人欣慰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比起今年 平淡的汽车销售业绩来说,可能对略显混乱的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今年车市表面上萧条平淡的背后,一系列法规政策陆续出台,一步步完善了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厂家变得稳重 老练,不再视价格战为市场竞争的不二法门;汽车的消费机制日趋丰富多样;汽车的消费者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本文无意为吹捧汽车市场而高唱赞歌,只是以审慎的目光关注到以下发生的事实:

  环保政策义无反顾坚定明晰

  今年年初北京开始实施的新排放标准,虽说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排放法规,但由于首都巨大的示范、辐射效应以及 北京市场在国内汽车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全方位和决定性的。并且随着上海、武汉等城市 的纷纷仿效,以及国家新的汽车排放标准将于明年起全面实施,北京新排放标准的出台实际上意味着汽车行业的环保计划已被 提前启动。环保无疑已成为今后汽车工业所必须直面的跨世纪课题。

  北京的新排放标准尽管只相当于欧洲1992年的1号汽车排放标准,但由于其与现行排放标准的时间跨度过大 ,而且比汽车行业原先制定的排放达标时间表提前了将近4年,可以说一度使整个汽车行业相当被动,尤其是对生产低价位经 济型汽车企业的冲击更大。在客观上也确实给今年的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达标车型品种的过于单一, 使得一向十分活跃的北京车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景象。

  当然,环保标准的提高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也未尝不是一次机遇,是汽车企业重新切分 市场“蛋糕”的一次绝好契机。实际上,今年的市场实际也表明,谁在技术上储备丰厚,谁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谁受排放标准 提高的影响就小,谁就会在市场的拚争中把握先机。

  公允地讲,尽管北京的新排放标准出台得有些突然,但其对于医治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 “贫乏症”却是一剂对 症的“猛药”。排放标准的提高肯定会带来暂时的阵痛和某些副作用,但对于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投入,促进中国汽车 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却具有毋容质疑的强劲推动作用。因为“安全、环保、节能”是汽车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汽车发展的永 恒主题。我国的汽车工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假如不重视环保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而且也不利于国 家产业政策向汽车产业的倾斜。强化排放控制的结果,不仅会使企业注重现有产品的改进和改型,而且会促使企业在新产品的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就将环保的因素考虑进来,使国产汽车新品的综合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排放要求的提高,还会 使企业对影响汽车排放的一些关键技术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从而促进国内汽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今年以来,汽车企业普 遍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力度,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相继投放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汽车行业以科技开 发为先导的产品竞争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汽车工业所出现的种种积极变化,谁又能否认这其中没有北京新排放标准的功劳呢?

  价格之争手段多样渐显老练

  与年初便弥漫在价格战火硝烟中的去年相比,今年的汽车市场至少在表面上显得比较平静。迄今为止,除了个别 车型爆发了局部的价格战以外,从整体上看价格竞争并未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不过,在当前汽车市场供需矛盾依 然十分突出、汽车市场容量扩张有限的情况下,价格竞争作为一种见效快、作用显著的促销手段,仍是为汽车厂商所倚重的主 要市场竞争手段之一。当然,由于降价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其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是汽车厂商为之头疼的问题,因此近来 汽车厂商的价格策略趋向于多样化,对于价格竞争更倾向于采取较为含蓄的“隐性降价”的手法。如近来一些汽车厂商所普遍 采用的诸如优惠供应配件、附送礼品、提供超值服务等等,就是这种变相价格战的主要表现形式。

  隐性价格竞争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汽车厂商通过压低新产品的市场定价,进而达到产品价格下浮的目的。比如 ,今年轿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就明显地具有这一特点。今年由于北京等大城市陆续提高了汽车的环保标准,所以产品竞争也就成 了今年轿车市场竞争的“重头戏”。今年以来,捷达的“都市先锋”、富康的“超越者”、夏利的“世纪福星”、桑塔纳的普 桑改进型“99新秀”等一批新品接踵上市,其品种之多、密度之大均为近年来所罕见。然而,尽管这些新产品的性能水平较 原有车型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但是价格的增长却并不显著。特别是今年新近上市的一些电喷车,尽管其成本要比普通的化油 器车高出很多,但销售价格却普遍低于市场原先的预期。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一些产品一开始推向市场时就根据成本、竞争 环境等市场因素,而把价格定低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排放标准的施行给了轿车厂商一个“变相降价 ”的契机。相信随着四季度环保车的批量上市,将会有更多的轿车厂商在产品定价上大动脑筋。完全可以说,今年汽车市场如 火如荼的产品大战,其实也就是“异化”了的价格战。某轿车品牌“名贵不贵”的广告语,或许是对今年汽车厂商价格竞争策 略的最好诠释。其实,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可谓是贯穿始终。虽不如往年那么轰轰烈烈,却也是 暗流汹涌,拼争激烈。

  消费信贷:突破瓶颈渐入佳境

  自从去年国有商业银行正式向社会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作为一种扩大汽车有效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汽 车消费贷款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过,从前段时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消费信贷的规模, 还是汽车信贷消费在汽车总体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汽车消费贷款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远没有起到人们原先预期的启动 汽车消费的功效。究其原因,除了国人的消费观念以及汽车消费环境的影响以外,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借款人难以提供银行可以 接受的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担保方式。所谓的“担保瓶颈”无疑已成为汽车信贷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

  为了促进汽车信贷消费的进一步普及,启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许多汽车厂商和金融机构正在尝试以多种方式来 突破“担保瓶颈”。目前天津、上海等城市所采用的车辆抵押、北京市出现的法人担保等等贷款方式都在解决“担保瓶颈”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且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制和配套措施。在破解担保难题的同时,近来一些经销商还 着重在简化贷款手续、方便消费者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如日前由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北京兵工汽车贸易公司联合推出的信贷 购车业务,就打出了“贷款买车,三天办完”的口号,一改贷款购车过去手续繁杂、办理环节较多的陈旧面貌,从而极大地推 进了贷款购车业务的增长。

  今年8月下旬,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办了“机动车辆消费贷 款保证保险”。此举标志着国家已正式认可保险业全面介入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应该说,保险公司的充分介入对于有效控制贷 款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扩大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规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到今年10月份,中国 建设银行已经发放汽车消费贷款11亿元,支持消费者购买汽车13800多辆。目前建行在全国已经有410家分支机构, 与22家汽车生产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为33个品牌的汽车提供消费贷款。可以说,随着国家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消费 贷款运行的逐步规范与完善,一度“曲高和寡”的汽车消费贷款已渐入佳境。

  消费环境:不断改善逐步宽松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央重新认可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 业的观点,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启动汽车市场的政策措施。如进一步加大打击走私汽车的力度、允许商业银行重开汽车消 费贷款业务等等。尤其是10月 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路法》修正案。这标志着以交通 和车辆收费改革为突破口的税费改革已正式启动。新的《公路法》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改:收费筹资建路被禁止;“费改 税”;删去了原有不交费予以处罚的条款。同时,近日国家财政部针对汽车购买及使用过程中税费过高、乱收费现象严重的问 题特别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规范收费管理力度,刺激汽车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通知要求,各地 要全面清理整顿涉及汽车的各种收费,减轻车主负担、启动汽车消费。在车辆购置环节,除国务院批准收取的车辆购置附加费 外,严禁各地区以各种名义收取与购买车辆有关的其他附加费。在车辆落籍环节,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省级以上财政、物价 主管部门联合批准的机动车辆牌证工本费、机动车辆行驶工本费,一律不得收取其他收费项目。在车辆使用环节,除经国务院 或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批准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财政、物价主管部门联合批准的养路费、车辆通行费、机动车辆安全检 验等项目外,一律不得征收其他收费项目。

  汽车购买及使用过程中消费者负担过于沉重的问题一直是抑制我国私人购车市场容量扩张的主要障碍。以交通和 车辆收费改革为突破口的税费改革的正式启动,不仅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汽车购买、使用过程中乱收费、搭车收费的问题,对 用车者更加公正合理,而且对于净化汽车消费环境也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于加速我国汽车潜在消费需求向现实市场的转 化,拉动汽车消费,对于私人购车市场的发育成长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对汽车产业给予政策倾斜的同时,一些地方对私人购车也出现了控制有所松动的迹象,如上海、江苏等地 自去年以来明显放宽了对私人汽车牌照的控制。过去上海严格限制私车发展,买车者很难在本地上牌。去年开始上海私车牌照 费由10余万元降到了2万元,在无底价拍卖中还创出过2000元一张牌照的最低价。江苏曾有10万的汽车交3万元税费 的纪录,随着南京等地私车上牌照开禁后也明显改观。江苏省日前还出台新政策,私车可以享受农用车规费,极大地促进了私 人购车。在日前刚结束的江苏名品交易会上,仪征黎明、南京跃进等厂推出的国产10万元以下小轿车备受欢迎。此外,浙江 、四川等地也有鼓励私车的政策,北京市则取消了一升以下微型车的单双号限制政策等等。

  私人购车:潮流所向势不可挡

  90年代以来,我国私人汽车市场地位持续升高,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加大。近年来在集团汽车需 求逐年以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汽车总需求之所以表现为仅呈微弱下降的态势,完全得益于私人购车需求的持续增张。

  据统计,1984年底我国共拥有私人汽车17.35万辆,到1997年底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达358.36 万辆。国内私人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14.80%上升到了1997年的29.39%。19 90—1997年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3%,是全社会汽车保有量平均增长率的2倍以上。从汽车需求来看,今年私人 购车的比例将达到55.6%,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毋庸置疑,今年私人购车已取代集团消费成为支撑汽车市场增长的主 导力量。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097元,虽然距私人可以从容购车的消费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 ,但却已经接近了汽车进入富裕家庭的阶段。况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一些中心城 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7万—2.5万元,已基本达到了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水平。再从收入水平 上看,目前我国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家庭已有520万户,这一收入水平的家庭已基本具备了购买汽车的实力。据调查,目 前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居民有70%以上的家庭表示在今后的5—10内将考虑购买家用汽车。因此,有关专家预测, 目前我国至少已形成了500万 —600万辆的潜在汽车购买能力。

  私人购车市场的长足发展也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说,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底子较薄,尤其是 自主开发能力差,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还远未能适应汽车消费结构的转变,还难以满足私人购车日益多样化、个性 化的需求。目前,汽车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上,还普遍带有一种盲目性,还没能按照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的特点去“量身定制”, 反映在市场上就是适合私人购买的车型还处于一种有效供给不足的状态,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私人购车需求的增长。看来 ,如何适应汽车消费结构的转变已是当前汽车行业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交通汽车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